一、調查目標
全日制學習為網絡與新媒體本科專業(yè)學位入學考試,傳播學科考試要求考生系統(tǒng)掌握新聞傳播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能夠運用相關理論和方法分析解決實際問題。
二、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
(一)考試成績和考試時間
本文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20分鐘
(2)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有閉卷和筆試。
(三)試卷題型結構
問題包括名詞解釋、簡答題、分析性短文題等。三、考試內容
(一)傳播學的定義和研究對象
1.溝通的概念;
2.通信和信息;
3.傳播的定義和特征。
(二)人類傳播的發(fā)展過程
1.口頭交流的時代;
2.文字交流的時代;
3.印刷與傳播的時代;
4.電子通訊時代。
(三)信息社會與信息傳播
1.媒體和社會發(fā)展的演變;
2.信息爆炸與信息社會;
3.高度信息化社會的到來。
(4)大眾傳播的定義、特征和社會功能
1.大眾傳播的定義;
2.大眾傳播的特點;
3.大眾傳播的社會功能。
大眾傳播的出現和發(fā)展
1.大眾報紙與大眾傳播;
2.電報、電影、廣播和大眾傳播;
3.電視媒體與當代大眾傳播;
4.互聯網和大眾傳播的新革命。
(六)大眾傳播的社會影響
1.大眾傳媒與現代人的生活;
2.關于大眾傳播的社會影響的兩種觀點:
3.大眾傳播、信息環(huán)境與人類行為。
(七)大眾傳播效果的主要理論
1.“議程設置功能”理論;
2.“沉默的螺旋”理論;
3.“修養(yǎng)”論;
4.“第三人效應”理論。
(八)國際傳播和全球傳播
1.國際傳播和全球傳播的概念;
2.關于“世界信息新秩序”的辯論;
3.國際報道的新聞價值。
(九)傳播史、主要流派和調查研究方法
1.傳播學的起源、形成和發(fā)展;
2.傳播的主要流派;
3.傳播學研究的類型和基本過程;
4.抽樣調查、內容分析和對照實驗。
(10)新媒體創(chuàng)意策劃能力
根據給定的“錢貨”,策劃一個創(chuàng)意方案在新媒體平臺上推廣。
(十一)新聞寫作能力
結合給定的新聞素材,運用新聞寫作的方法,寫出生動、有新聞價值的報道。
(12)發(fā)現內容的能力
根據給定的題目,結合當前的政治和國家政策,寫一個可以用文字和圖像表達的時代故事。
主要參考書:
郭:《傳播學教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部分內容來源于網絡轉載、學生投稿,如有侵權或對本站有任何意見、建議或者投訴,請聯系郵箱(1296178999@qq.com)反饋。 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復制或者建立鏡像, 如有違反,本站將追究法律責任!
本文標簽: 貴州專升本 上一篇:2020貴州大學樂貞學院專升本工程管理專業(yè)課考試大綱 下一篇:2020貴州大學樂貞學院專升本數字媒體技術專業(yè)課考試大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