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是資本主義經濟制度及其運行。
第四章剩余價值的生產。
一、學習目標和要求。
理解資本一般公式的矛盾,就是價值倍增與價值規(guī)律的矛盾。解決這一矛盾的關鍵是貨幣轉化為資本,而勞動力轉化為商品是這一轉化的前提。把握剩余價值的生產過程是勞動過程和價值增殖過程的統(tǒng)一。理解區(qū)分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的意義。理解絕對剩余價值生產和相對剩余價值生產是剩余價值生產的兩種基本方法。理解資本積累與擴大再生產的關系,分析提高資本有機構成的途徑,把握資本主義積累的一般規(guī)律。
二是課程內容。
4.1貨幣轉換為資本。
4.1.1資本一般公式中的矛盾。
一般商品流通和資本流通的聯系和區(qū)別。資本流通的公式就是資本的一般公式。資本通式中的矛盾及其解決方法。成為商品是貨幣轉化為資本的前提。
4.1.2勞動力成為商品。
勞動成為商品的兩個條件。勞動有兩個要素:價值和使用價值。勞動力的價值決定。勞動的使用價值是一般商品價值的來源。勞動力的使用不僅可以創(chuàng)造新的價值,還可以創(chuàng)造比自身價值更大的價值。
4.2剩余價值的生產過程。
4.2.1資本主義勞動過程。
資本主義生產過程首先表現為生產各種物質資料的勞動過程。資本主義勞動過程有兩個特點。
4.2.2資本主義的價值形成過程和價值倍增過程。
資本主義生產過程是勞動過程和價值倍增過程的統(tǒng)一。資本主義生產的價值增殖過程是以價值形成過程為基礎的。工人的工作時間分為必要工作時間和剩余工作時間。剩余價值是雇傭勞動者創(chuàng)造并由資本家自由占有的超過勞動力價值的那部分價值。
4.2.3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
在資本主義生產過程中,根據生產資本在剩余價值生產中的不同作用,將其分為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區(qū)分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具有重要意義。
4.2.4剩余價值率。
商品價值由不變資本、可變資本和剩余價值組成,即c+v+m V+M,剩余價值(M)與可變資本(V)的比值為剩余價值率(M)。剩余價值率的高低是決定資本家獲得多少剩余價值的重要因素。
4.3剩余價值生產的基本方法。
4.3.1絕對剩余價值的生產。
絕對值生產的意義。工作日的最高限制取決于生理因素和社會道德因素。
4.3.2相對剩余價值的生產。
相對價值生產的含義。相對剩余價值的形成是資本主義企業(yè)追逐超額剩余價值的結果。超額價值是商品的社會價值超過個人價值的余額。
4.3.3絕對剩余價值生產與相對剩余價值生產的關系。
絕對剩余價值的生產和相對剩余價值的生產是生產剩余價值的兩種基本方法,既有聯系又有區(qū)別。
4.3.4資本主義工資。
資本主義工資是勞動價值或價格的轉化形式。資本主義工資的基本形式是小時工資和計件工資。資本主義工資分為名義工資和實際工資。
4.4再生產和資本積累。
4.4.1資本主義再生產。
在內容上,社會再生產不僅是物質資料的再生產,也是生產關系的再生產。在規(guī)模上,社會再生產可以分為簡單再生產和擴大再生產。通過分析資本主義的簡單再生產,我們可以看到一些把資本主義生產過程作為一個孤立的生產過程來分析時看不到的重要特征。分析資本主義擴大再生產,可以進一步揭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本質。
4.4.2資本積累。
資本積累是剩余價值的資本化。資本積累的本質。資本積累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客觀上是不可避免的。資本積累的規(guī)模取決于剩余價值的數量。影響剩余價值總量的因素也影響資本積累的規(guī)模。
4.4.3資本的有機構成。
資本有機構成一般用c: v表示,資本有機構成的提高是資本主義發(fā)展的必然趨勢。資本有機構成的改善一般以個人資本的增加為前提。個人資本增加的兩種基本形式。資本積累和資本集中既有聯系又有區(qū)別。相對過剩人口是資本主義積累的必然產物,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存在和發(fā)展的必要條件。
4.4.4資本主義積累的一般規(guī)律。
隨著資本積累的增長,資本主義社會兩極分化。資本主義積累的一般規(guī)律。資本主義積累的發(fā)展必然導致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之間矛盾的激化,最終導致資本主義的滅亡。
三、考核知識點及考核要求。
(一)貨幣轉化為資本。
記住:資本、資本、剩余價值、勞動力的一般公式,勞動力成為商品的條件。
理解:①一般商品流通(w-g-w)與資本流通(g-w-g)的聯系與區(qū)別。②資本通式中的矛盾及其解決方法。③勞動商品的價值決定。④勞動商品使用價值特征。
(二)生產過程中的剩余價值。
記住:資本主義勞動過程的特征、價值形成過程、價值倍增過程、必要勞動時間、剩余勞動時間、資本性質、不變資本、可變資本和剩余價值率。
了解:①資本主義勞動過程的特點。②價值倍增的過程無非是價值形成的過程,超過某一點,被延長。③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的區(qū)別和意義。④剩余價值率的意義。
綜合應用:資本主義生產過程是勞動過程和價值倍增過程的統(tǒng)一。
(三)剩余價值生產的基本方法。
記憶:絕對剩余價值、相對剩余價值、超額剩余價值。
理解:①工作El與絕對剩余價值的關系。②相對剩余價值與超額剩余價值的關系。③資本主義工資的本質和基本形式。
簡單應用:相對剩余價值的形成過程。
綜合應用:絕對剩余價值生產與相對剩余價值生產的關系。
(4)再生產和資本積累。
記住:再生產,資本主義的簡單再生產,資本主義的擴大再生產,資本積累,影響資本積累規(guī)模的因素,資本的有機構成,資本積累,資本集中。
把握:①分析資本主義簡單再生產所揭示的特征。(2)分析資本主義擴大再生產所揭示的特征。③資本積累的本質。④改善資本有機構成的途徑。⑤相對過剩人口既是資本主義積累的必然產物,也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存在和發(fā)展的必要條件。⑥資本主義積累的一般規(guī)律。
簡單應用:①資本主義制度下資本積累客觀上是必然的。②資本積累與資本集中的關系。
編輯建議:
來參加政治經濟學(財經)課程的輔導吧。
2014年自學政治經濟學(財經類)考試大綱。
免費視頻播放歷年自學真題。
自學考試時間調整考試機會減少如何高效備考?
2014年1月,研討會全面開啟,網校助力大家成功!
部分內容來源于網絡轉載、學生投稿,如有侵權或對本站有任何意見、建議或者投訴,請聯系郵箱(1296178999@qq.com)反饋。 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復制或者建立鏡像, 如有違反,本站將追究法律責任!
本文標簽: 剩余價值政治經濟學考試大綱自考 上一篇:2014年自考政治經濟學(財經類)考試大綱貨幣與信用 下一篇:2014年自考政治經濟學(財經類)考試大綱剩余價值的實現與分割